一号文件给棉纺织企业带来新机遇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2014年将启动新疆棉花目标补贴试点。意味着连续实施三年的棉花收储政策将不再实行,棉花价格将与国际接轨。棉花政策的调整,会给棉纺织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呢?
近日,记者来到棉纺织大县山东省蒙阴县采访。在蒙阴县盛和纺织有限公司,一批批发往浙江的混纺纱线正在装车。“我们已经预料到棉花政策调整后,棉价会下跌,已经开始最低限度地保持库存了。”盛和纺织公司副总经理郭营说,棉价下跌给一些库存量大的企业带来“阵痛”,但从长远来看,有利于整个棉纺织产业的发展。
棉花作为棉纺织企业的基础原料,需求量大。2010到2011年间,棉花市场出现大幅波动,为保护棉农收益,国家连续三年启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,对棉花实行托底价格收购。据了解,今年国内棉花托底价格为每吨20400元,但国际价格仅为15000元。
棉农受益了,国内棉价上涨了,而不少棉纺织企业却“吃不消”了。记者了解到,蒙阴县棉纺织企业最多时达到100多家,但目前仍在运行的仅剩30多家。“国内棉花价格比国外价格贵五六千元,造成了国内企业产品成本高。”郭营说,企业失去了竞争力,导致生存艰难,不少纺织企业面临亏损状态,纷纷关门停产或者转产。
盛和纺织虽然能够拿到国家发改委进口棉花的贸易配额,但算上进口所需费用,企业利润也十分微薄,不足以支撑企业生存。“国内化纤类价格和国际价格差不多,在国际上有竞争力,但棉花是做多少亏多少。”郭营说,盛和纺织果断地进行了产业调整,放弃纯棉产品,转做涤纶、腈纶等化纤类混纺产品,以降低棉花用量。
相比盛和纺织,年轻的汇丰纺织有限公司,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。“太难了!以前春节舍不得放假,今年一进腊月就停产了,过了正月二十才开工。”汇丰纺织公司总经理李志敬告诉记者,公司由于拿不到进口棉花的贸易配额,只能使用国内1.9万元甚至2万多元一吨的高价棉。他介绍,建厂之初公司用的原料全是棉花,一年8000多吨的用量,但现在一年控制在500到800吨左右,如今只能靠做化纤类产品维持企业生存。
“及时雨”的到来,让在“危难”中的棉纺企业看到了一线希望。据悉,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2014年将启动新疆棉花目标补贴试点,也就意味着连续实施三年的棉花收储政策将不再实行,将放开棉花价格与国际接轨。李志敬说,这对纺织企业是个利好消息,国外棉花进口没有竞争力,出口国外的企业就会使用国内棉花,纺织企业将会迎来新的春天。
据行业专家分析,目前中低端的棉纺织品,东南亚国家由于原料、人工等成本低,仍占据优势。对此,一些棉纺织企业纷纷表示,即便是国内棉价下调,棉纺织行业要长远发展,还是要走规模化发展,瞄准高端,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路子。“我们迎来了机遇,但挑战仍然存在。”郭营说。